培养工作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58 能源动力(动力工程)(2019版)

发布时间:2025-04-22阅读数:

一、学科概况

能源动力领域起源于1998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09年在动力工程领域招收工程硕士。本领域研究工程领域中的能源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和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一次能源消耗和污染物质排放,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工程技术。学科依托“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电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学科平台,形成了以北方通用动力研究院、柴油机高增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增压器工程创新中心为核心工程实践平台的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领域同时拥有以教授、研究员、研高工为核心的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师资队伍,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指导能力。其中校内导师含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4名,其中入选三晋学者、三晋英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多名。已承担国防、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动力机械系统设计、热能工程及低碳节能新技术、新能源转化技术与利用等方向形成了鲜明特色。

二、培养目标

以国防需求和地方经济建设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目标,培养掌握集能源开发、利用、转化、系统控制、节能与减排等于一体的理论知识,能从事能源动力领域内的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技术研发与管理人才。

三、培养年限

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年限3年,最长5年。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要经过严格审批,要求论文时间不少于1.5年。

四、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1、动力机械系统性能与可靠性技术

针对内燃机、流体机械等动力装备,重点围绕热流管理、增压匹配与性能分析、清洁燃料燃烧与排气净化、复杂载荷下结构的抗疲劳设计等方面开展研究,解决动力机械能量转化效率、清洁排放及可靠性等问题。

2、热能工程及低碳节能新技术

针对常规能源及新能源的热利用,发展高效低碳节能新技术,重点围绕流动传热与传质过程、流体热物性及新型热力循环、光热转化与供暖、新型高效低污染燃烧装置等进行研究,解决其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等问题。

3新能源转化技术与利用

针对新能源产业内重大瓶颈工程技术问题,发展新理论和新技术。围绕光伏电池、太阳能-化学燃料转化、化学储能与转换等体系设计与技术方向开展研究,解决太阳能高效综合利用、动力电源与大规模储能跨越式发展中的工程问题。

五、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授课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必修课(23学分)

公共基础课

(11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外语

英语口语

工程伦理

40

120

40

20

40

120

40

20

2

6

2

1

1

1、2

1

2

讲授

讲授

讲授

考试

考试

考试

基础理论课

(4学分)

数值分析

固体物理

材料分析方法

弹塑性力学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1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8学分)

高等传热学

高等流体力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热物理测试技术与方法

高等内燃机学

新能源转化材料

40

40

40

40

40

40

20

20

20

20

20

20

2

2

2

2

2

2

2

讲辅

考试

选修课(5~7学分)

公共选修课

(3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选修课(任选一门)

20

20

40

20

20

40

1

1

2

2

自辅

自辅

讲授

考查

考查

考试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任选一门,其余课程学生根据需要选择。

专业选修课

(2~4学分)

动力机械结构强度及分析技术

动力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技术

动力机械测量系统应用与设计

多能源动力控制系统

燃烧与污染物控制

动力机械与增压技术

透平机械三元流动理论及其应用

动力机械CFD数值模拟与应用

动力机械结构优化方法及应用

太阳能转化原理与技术

化学储能原理与技术

电池与新能源动力

新能源热利用及系统

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技术

能源经济与环境

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

储热理论与技术

循环流化床燃烧理论及应用

两相流动理论与数值方法

节能原理与应用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自辅

考查

专业实践(6学分)

实践课程

(2学分)

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

20

10

1

1

讲辅、实践

考查

外文科技写作与实践

20

10

1

2

讲辅、实践

考查

专业实践

(4学分)

专业实践

4

3、4

考查

总学分:34~36学分

说明:

一、实践课程

1、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由教师讲辅,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时间。要求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2、外文科技写作与实践:由教师讲辅,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二、专业实践(4学分,不脱产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专业实践免修)

专业实践:具有2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应不少于6个月,不具有2年企业工作经历的工程类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不少于1年。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