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工作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0807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2019版)

发布时间:2025-04-22阅读数:

一、学科概况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以能源的高效洁净开发、生产、转换和利用为目标,以研究能量的热、光、势能和动能等形式向功、电等形式相互转换过程中能量转化、传递的基本规律,以及实现这些过程的设备和系统的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理论与技术的一门工程基础科学及应用技术。皇冠hg0086客户端于1998年获批动力机械及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2011年获批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依托“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山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电污染物控制与资源化利用”山西省重点实验室等多个省部级学科平台;形成了以北方通用动力研究院、柴油机高增压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增压器工程创新中心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基地。

学科现拥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24名,其中入选三晋学者、山西省BRJH、三晋英才等省部级以上人才工程多名。已承担国防“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在动力机械系统设计、热流科学与工程、太阳能综合利用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特色。

二、培养目标

以国防和地方经济建设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宽厚基础理论,系统掌握能源高效洁净转化与利用、能源动力装备与系统、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等方面专业知识,能从事能源、动力、环保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设计制造、教学、管理等工作,具有国际视野、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高层次研究型复合人才。

三、培养年限

学术型硕士生培养年限3年,最长5年。提前答辩和延期答辩要经过严格审批,要求论文时间不少于1.5年。

四、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1、动力机械系统科学与结构技术

针对动力机械能量转化效率、清洁排放及可靠性,开展动力机械能量管理、内燃机增压与性能优化、清洁燃料燃烧与排气净化、动力机械系统复杂载荷环境下动态设计、寿命预测与抗疲劳设计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2、新能源转化科学与综合利用

针对太阳能、生物质能、电能等非化石能源的转化、存储与利用,研究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高效转化的新原理与新工艺,发展多功能协同能量储存及动力转化新技术等,注重研究的前瞻性和交叉性,解决新能产业中的瓶颈科学问题。

3、热流科学及低碳节能新技术

针对能源低碳、高效利用中的热与流体科学问题,开展燃料洁净利用、强化传热传质、数值模拟方法及其工程应用、流体热物性及新型热力循环、分布式能源系统、微纳尺度流动传热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研究,突出"基础性、应用性、前沿性"。

五、课程设置

类别

课程名称

总学时

授课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授课方式

考核方式

备注

必修课(22学分)

公共基础课

(10学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外语

英语口语

40

120

40

40

120

40

2

6

2

1

1、2

1

讲授

考试

基础理论课

(4学分)

数值分析

矩阵理论

固体物理

材料分析方法

40

40

40

40

40

40

40

40

2

2

2

2

1

讲授

考试

专业基础课

(8学分)

高等传热学

高等流体力学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现代热物理测试技术

高等内燃机学

新能源转化材料

40

40

40

40

40

40

20

20

20

20

20

20

2

2

2

2

2

2

2

讲辅

考试

选修课(5~7学分)

公共选修课

(3学分)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全校选修课(任选一门)

20

20

40

20

20

40

1

1

2

2

2

2

讲授

讲授讲授

考查

考查

考试

自然辩证法概论”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两门课程任选一门,其余课程学生根据需要从全校选修课中选择。

专业选修课

(2~4学分)

动力机械现代设计方法

动力机械结构强度及分析技术

动力机械现代制造技术

动力机械装置系统动力学

动力机械与增压技术

动力机械电子控制技术

动力机械代用燃料与清洁燃烧

动力机械CFD数值模拟与应用

动力机械测试技术

太阳能转化原理与技术

化学储能原理与技术

电池与新能源动力

新能源热利用及系统

生物质能转化与利用技术

能源经济与环境

太阳能光热利用技术

强化传热传质及高效换热器

数值传热学

储热技术基础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20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自辅

考查

每门课开课人数不少于5人,否则不能开课

实践与创新环节(6学分)

实践课程

(2学分)

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

20

10

1

1

讲辅

考查

外文科技写作与实践

20

10

1

2

讲辅

考查

实践与

创新活动

(4学分)

实践与创新活动一

实践与创新活动二

2

2

考查

考查

总学分33~35

说明:

一、实践课程

1、文献检索与文献综述:由教师讲辅,学生进行文献检索时间。要求查阅一定数量的文献资料,写出不少于五千字的文献综述报告。

2、外文科技写作与实践:由教师讲辅,学生进行写作实践。

二、实践与创新活动(从所列的条件至少选修4学分)

1、教学实践(1学分):协助辅导本科生课程,协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设计及大学生科技创新及科技大赛等等。

2、学术讲座(1学分):参加8次以上学术活动,并主讲1次以上学术报告。每次学术活动要有5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学术活动的时间、地点、报告人、学术报告题目,简述内容并阐明自己对相关问题的学术观点或看法。学校提倡研究生尽可能多地参加跨学科的学术活动。

3、创新创业讲座(1学分):参加4次以上创新创业讲座,每次术讲座要有1000字左右的总结报告,注明参加的时间、地点、主讲人人、题目,简述内容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形成创新创业的思路。

4、创新项目立项(2学分):申报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皇冠hg0086客户端研究生科技立项并立项或导师的其它科研项目立项(在参加项目人员名单中),可累加。

5、高水平论文(1学分):发表学校学位条例要求以外的核心期刊论文并见刊,每发一篇算1学分、可累加。

6、科技成果(1学分):取得科技成果(专利、鉴定、专著等),可累加。

7、参加学术会议(1学分):参加与课题相关的学术会议。

8、科技赛事获奖(2学分):参加全国研究生科技赛事并获奖,可累加。

9、其它与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实践与创新活动(1学分)。

Baidu
sogou